胡锦涛总书记在西部大开发会议中指出:“做好人才工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现西部大开发和人才开发相互促进”。作为六类人才之一的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固原是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固原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认真落实市委、政府提出的“一体两翼·五个五”的人才工作部署,结合发展清真牛(羊)肉、马铃薯、设施农业等支柱产业和菌草、中药材、果杏业等优势特色种植业,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开发培养了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文化艺人,造就了一大批思想道德好、知识技能好、帮助群众好、示范带动好、群众认可好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全市现有农村实用人才11901人,占全市各类人才总量的11.91%,其中,少数民族4306人,占14.84%;妇女1773人,占10.23%。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2470人占20.75%;36至40岁3096人占26.01%;41至45岁2861人占24.05%;46至50岁1760人占14.78%;51至54岁1201人占10.2%; 55岁以上513人占4.3%。学历层次方面,高中及以下学历11467人占96.35%;中专学历420人占3.5%;大专以上学历14人占0.15%。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作法
(一)抓调研促管理,着力加强人才工作规划和制度建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印发实施了《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了《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固原市现代生态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0-2020年)》;牵头制订了《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了《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有力促进了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二)抓培训提素质,着力培育造就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依托“阳光工程”项目和“送科技下乡”活动,认真实施“绿色六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4万人次。市、县(区)发挥媒体优势,开展法律法规、农产品信息等农业知识的宣传;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定期组织农技下乡服务小分队进村入户,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采取“技术寻亲、服务联姻”和“科技人员到户、技术服务到田”的办法,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技引领农业高效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三)抓产业带动,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潜质。以百村肉牛养殖示范工程为抓手,总结推广了原州区头营镇的“石羊肉牛养殖模式”和泾源县“泾源肉牛养殖模式”,全市发展500头以上肉牛养殖示范村135个,新建肉牛养殖场示范园区50个,规模养殖公司22个。以“百万亩马铃薯抗旱增产示范工程”为依托,建立万亩马铃薯抗旱增产示范基地11个133.8万亩。以创建自治区级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园区50个,发展设施农业27.6万亩。
三、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从调查数据看,全市农村实用人才11901人,分别占全市人才总量和农业人口总量的11.91%和0.93%,与实现发展现代农业所需人才数量有较大差距。农业新技术推广、新产品营销以及后续加工、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严重短缺。
(二)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强的乡镇和交通便利的城区,偏远地区较少;农村实用人才产业和行业分布不够合理,传统农业人才较多,而新型农业人才较少,影响了农村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
(三)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从调查数据看,农村实用人才高中以下学历较多,大专以上学历人才非常少,已影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缺乏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影响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
四、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建议
(一)整合资源,拓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途径。一是健全“三位一体”培训网络。把乡镇培训中心建设成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主阵地,达到“六有”标准(有培训教室、有计算机房、有图书室、有专人管理、有办公用房、有标牌)。每个乡镇要选择1至2个产业发展比较突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将村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有效整合,建立村级培训学校。每个乡镇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科技园区作为实训基地,通过整合三级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步伐。二是构建信息化网络。利用“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有利条件,积极建设乡镇远程教育网络和村级电脑室,用足用活现代传媒,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加快农民经纪人学校建设。组织协调县(区)科技、教育、农牧等部门,依托乡镇“三位一体”培训网络,建立经纪人学校。组织开展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培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延长农业发展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四是推广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在总结现有农村实用人才经验基础上巩固扩大成果,在符合条件的农业主导产业基地推广建立田间学校,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提高学员动脑、动手、动口能力,把学员培养成“土专家”、“田秀才”。
(二)提质扩量,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一是把握对象,开展个性化分类培养。及时将外出打工返乡青年、部队转业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三无人员”和矫正帮教人员纳入培养。按照工种和行业特点开展区别性、多样化培训,尽可能满足培养对象的个性化需求,逐步探索不同类别的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结合农业产业特点和培养对象需求设计培养内容和优化师资力量。进一步完善县乡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综合建库、分类储备、统一调度、后备培养。二是注重形式,开展特色化鲜明培养。按照“政府协调,项目带动,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共建”活动,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大开发和县域经济大发展。以农业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的攻关、筛选、引进、推广为载体,通过专家“传帮带”,增强培养的直观性、启发性和实效性。以科技赶集、网上咨询、电影下乡等有效载体,引导农民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增长新才干。三是总结经验,推进“412”培训带动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十百千”工程。在总结近年来“阳光工程”培训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全力推进县一级不少于400名、乡一级不少于1000名、村一级不少于2000名的“412”培训带动工程。要以农村实用人才“十百千”培养工程为抓手,通过召开现场会、专家点评等形式,总结先进经验,推广成功做法,形成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强大合力。
(三)激励扶持,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制定适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地评价农村实用人才。探索建立以知识品德、实用技术、劳动创造、带头示范、生产实绩、社会公认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符合县乡实际的初、中级实用人才评价标准,每年组织一次评定,并颁发初、中级农村实用人才资格证书。二是提供优惠政策和给予政治待遇。对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实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在审批办证、项目资助、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在教育培训和外出考察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取得资格评定的农村实用人才,视等级给予不同比例的政策倾斜。注重把政治条件成熟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及时发展为党员,把政治觉悟高、组织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培养成村干部,把议事能力强、群众公认的推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三是加大奖励表彰力度。建立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奖励制度,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支持引导政府涉农部门、社会组织设立农村实用人才专项奖,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创造活力。
(四)强化功能,夯实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基础。一是建立农业专家服务团。整合农业人才资源,组建种植、养殖、林业、水利、农机、水产、旅游、经管、信息、气象等领域的专家和技术骨干为成员的专家服务团,通过开展项目论证、人才培养、科技咨询、技术传播等活动,提高服务“三农”的科学化水平。二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和检查考核机制。县乡两级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专项经费,将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考核体系,定期对县乡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完善市、县(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和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市场。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依托县(区)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中心、乡镇成人学校或集贸市场等,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四是实行动态化跟踪管理。乡镇要对18至60周岁农村劳动力进行集中调查,摸清农村人才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布局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干部、农业科技专家联系农村实用人才制度。五是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宣传网络。通过固原市电视台、各县区广播电台、bet365首页、固原新闻网、《固原日报》等渠道,大力宣传优秀实用人才典型事迹,辐射和带动更多的农民向实用人才方向发展。
(五)加强领导,形成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合力。继续加强市县乡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设,进一步强化责任,健全机制,积极构建共同负责、各司其职的专项管理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立足市情,紧扣“三农”需求,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和扶助活动,共同搭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体系。